首页 关于益嘉 拍卖公告 拍品展示 法律法规 新闻动态 拍卖知识 委托与拍卖 网络拍卖 联系我们
  今天是:

以杯_杯的演变与传承:从适用到艺术的跨越



发布时间:2025-09-18 12:10:55    作者:

大家好,本篇文章将带大家了解以杯的基本信息,并且会补充一些杯的演变与传承:从实用到艺术的跨越的相关知识。

本文目录

  1. 杯弓蛇影文言文及翻译
  2. 凉州词中夜光杯的意思
  3. 烧杯是什么意思

杯,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变。从最初的实用功能到如今的审美价值,杯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智慧与匠心。本文将围绕杯的演变,探讨其从实用到艺术的跨越。

一、杯的起源与发展

1. 杯的起源

据考古学家研究,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用动物的骨骼、陶土等材料制作杯子,用于盛放水、酒等液体。这些早期的杯子功能单一,造型简单,主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2. 杯的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杯的材料、造型、工艺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为杯发展的几个阶段:

(1)青铜时代:青铜器的出现使得杯的材料更加丰富,造型也更加精美。此时,杯开始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性。

(2)铁器时代:铁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杯的制作工艺得到提升,造型更加多样化。

(3)陶瓷时代:陶瓷杯逐渐成为主流,其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4)玻璃时代:玻璃杯的问世,使得杯的材料更加丰富,透明度高,更具观赏性。

二、杯的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

1. 实用功能

杯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盛放液体:杯的主要功能是盛放水、酒等液体,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2)保温隔热:部分杯子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使得饮品在饮用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

(3)装饰空间:杯子在摆放过程中,可以为家居环境增添一份美感。

2. 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杯的审美价值逐渐凸显。以下为杯的审美价值体现:

(1)造型:杯的造型多样,如高脚杯、矮脚杯、酒杯等,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2)材质:杯的材质丰富,如陶瓷、玻璃、金属、竹木等,展现了不同的质感。

(3)纹饰:杯的纹饰多样,如花鸟、山水、人物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杯的艺术传承与创新

1. 传统杯艺

我国传统杯艺源远流长,如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以杯_杯的演变与传承:从适用到艺术的跨越图片1的概述图

这些传统杯艺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使得杯的艺术价值不断提升。

文章以杯_杯的演变与传承:从适用到艺术的跨越图片2的概述图

2. 当代杯艺

当代杯艺在传统杯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使得杯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以下为当代杯艺的几个特点:

(1)材料创新:采用新型材料,如不锈钢、塑料等,使得杯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环保性。

(2)造型创新:结合现代审美,设计出新颖的杯造型,如流线型、抽象型等。

(3)工艺创新:运用现代工艺,如激光雕刻、3D打印等,提升杯的艺术价值。

杯,从最初的实用功能到如今的审美价值,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传承与创新中,杯的艺术价值不断提升,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杯将继续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匠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美好。

杯弓蛇影文言文及翻译

1. 杯弓蛇影文言文翻译

原文】杯弓蛇影①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

【注释】①选自《晋书》。②尝:曾经。

③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④久阔:久别不见。

⑤广:即乐(yu8)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⑥蒙:承受。

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⑦意甚恶(w))之:心里非常厌恶它。

意,心里。之,指杯中所见之物。

⑧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得病。

⑨于时:在当时。⑩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

乐广当时任河南尹。(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13)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15)不:同“否”。

(16)所以:因由,原因。(17)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18)沈疴(k5):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疴,重病。

译文: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

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

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

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查看全部16个回答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是这样学的,各科一定要看的提分三个步骤!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与其刷题,不如花点时间巩固高考必备知识点!别让提分项失分!高中三年成绩下滑?如何让成绩稳定提升?对高考有信心?南博教育咨询河北有..广告 重金打造棋牌,棋牌服务24小时在线!杯弓蛇影文言文翻译我来答danshuhenzhongLV.2 2019-12-07聊聊【原文】杯弓蛇影①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

【注释】①选自《晋书》。②尝:曾经。

③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④久阔:久别不见。

⑤广:即乐(yu8)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⑥蒙:承受。

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⑦意甚恶(w))之:心里非常厌恶它。

意,心里。之,指杯中所见之物。

⑧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得病。

⑨于时:在当时。⑩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

乐广当时任河南尹。(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13)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15)不:同“否”。

(16)所以:因由,原因。(17)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18)沈疴(k5):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疴,重病。

译文: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

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

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

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2. 杯弓蛇影文言文阅读答案

杯弓蛇影:

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说的是一个人到别人家作客,主人赐给一杯酒,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透明的酒杯中,好像一条蛇,客人喝下酒后因心理原因感到难受,经主人解释才明白过来。现用此成语讽刺那些疑神疑鬼的人。

漆画作蛇

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这里是回忆以前)。

那么广意他杯中的蛇就是那个角弓的影子吧

于时:那时

听事:即以前的“厅事”

漆画作蛇:用漆在上面画着蛇

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心病还须心药来医,我们不能疑神疑鬼,自相惊扰,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晋书·乐广传》

原文 杯弓蛇影① 乐广字修铺,迁河南伊,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16)告其所以(17),客豁然(18)意解(19),沈疴(20)顿愈。

翻译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时,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用漆在弓上画了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于是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老毛病顿时治好了。

注释

(1)选自《晋书·乐广传》。《晋书》,唐代房玄龄等著,纪传体晋代史,共一百三十卷。《风俗通》一书也记有类似故事。 (2)尝:曾经。 (3)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古人指妻弟,即今“内弟”。 (4)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离别。 (5)广:即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 (6)蒙:受,承蒙。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 (7)意甚恶(wù)之:心里十分厌恶它。恶,讨厌,憎恨;之,代词,指蛇。 (8)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病,身体不舒适。 (9)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10)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一带。乐广当时任河南尹。 (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犀牛角做的弓。 (13)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 (15)不(fǒu):同“否”。不,多用在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 (16)乃:便 (17)所以:因由,原因。 (18)豁(huò)然:于此形容心怀舒畅。 (19)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20)沈疴(chén kē):长久而严重的病。疴,重病。 (21)顿:顿时,马上。

3. 杯弓蛇影文言文翻译

【原文】

杯弓蛇影①

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

【注释】

①选自《晋书》。

②尝:曾经。

③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

④久阔:久别不见。

⑤广:即乐(yu8)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

⑥蒙:承受。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

⑦意甚恶(w))之:心里非常厌恶它。意,心里。之,指杯中所见之物。

⑧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得病。

⑨于时:在当时。

⑩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乐广当时任河南尹。

(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

(13)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

(15)不:同“否”。

(16)所以:因由,原因。

(17)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18)沈疴(k5):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疴,重病。

译文: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4. 《杯弓蛇影》的文言文与译文

/cd/ci/8/ZdicE6Zdic9DZdicAF14445bēi ɡōnɡ shé yǐnɡ杯弓蛇影(杯弓蛇影)--------------------------------------------------------------------------------【zdic 汉 典 网】◎ 杯弓蛇影 bēigōng-shéyǐng[extremely suspicious;have imaginary fears as one who mistakes the reflection of a bow in the wine cup for the shadow of a snake] 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记载,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

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zdic 汉 典 网】【zdic 汉 典 网】bēi ɡōnɡ shé yǐnɡ杯弓蛇影(杯弓蛇影)--------------------------------------------------------------------------------【zdic 汉 典 网】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 杜宣 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

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等亦有类似记述。

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杯弓蛇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清 黄遵宪 《感事》诗:“金玦厖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咏簪 《武昌两日记》:“当十八的那一天, 武昌 城里,风声鹤唳,杯弓蛇影,惊惊惶惶,比前几日更加厉害。”

亦省作“ 杯蛇 ”。 明 归有光 《与徐子与》:“以彼机穽可畏,不胜杯蛇之疑。”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 郴 为 汲 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 杜宣 ,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

宣 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 郴 因事过至 宣 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

郴 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 宣 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 宣 :‘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

’ 宣 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清 程麟 《此中人语·行素堂》:“又某乙游堂中,自言生平未尝信怪,且谓甲系杯弓蛇影也。

文章以杯_杯的演变与传承:从适用到艺术的跨越图片3的概述图

” 【zdic 汉 典 网】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杯弓蛇影字典简介 字典是为字词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

在西方,是没有字典的概念,全是中国独有的。 字典收字为主,亦会收词。

词典或辞典收词为主,也会收字。为了配合社会发展需求,词典收词数量激增并发展出不同对象、不同行业及不同用途的词典。

随著吸收百科全书的元素,更有百科辞典的出现。 历史 东方最早的字典可算是《尔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34323036雅》,成书时期大约在汉朝之前,因为《尔雅》把字分类并作出解释,儒家学者把《尔雅》归类为训诂。

及后,大约在公元30年-124年,汉朝许慎编写说文解字,创立了六书理论,制定了中文字部首的基础,是字书中的佼佼者。 1190年,即西夏干佑庚戍二十一年,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成为考古学家翻译西夏文的依据。

在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第一部正名为字典的《康熙字典》正式面世。当中除了列举字的出处外,还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等等的反切,并对同音切语加以归并。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为了翻译工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英语学习字典《华英字典》。马礼逊在伦敦时候,曾经得到一名中国人的教导下学习一年汉语,抵达广东后,曾翻译《三字经》及《大学》,并且编写过汉语语法书籍,所以对中国文化及语言有一定了解。

因此在《华英字典》可以找到很多出自《红楼梦》和《论语》的例句。《华英字典》是世界上第一本英汉-汉英对照的字典,篇幅大内容丰,有丰富的例句及解释,并收录大量成语、俗语。

1844年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的《英华韵府历阶》及1847年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的《英汉字典》都把它当作参照基础。 1866年,德国传教士罗存德在香港出版一部两卷本的《英华字典》,可算是香港最早的双语字典。

罗存德在1848年到香港传福音,于1853年成为香港的中国福音传道会的主要负责人。他曾编写过《英话文法小引》及《英华行箧便览》。

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华大字典》。 功能 现代的字典都提供了很多功能,其中两大功能分别是: 以沟通为主,帮助对文字的理解及翻译 以知识为主,针对某事物来寻获知识 字的排序 中文字是表意文字,排列方式正是根据部首。

部首在许慎创立时,共有540个,后来不断归纳淘汰,《辞源》中的部首只剩下240余个,到了《汉语大辞典》只有200余个。在1925年之后,部分中文字典开始使用由王云五发明的四角号码检字法,而大部分现代汉语字典的字词却跟据普通话音标来排列的。

凉州词中夜光杯的意思

《凉州词》中,夜光杯是什么意思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

诗意: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注释凉州词:乐府曲名.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沙场:战场.

凉州词 王翰中夜光杯是什么意思

前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主要是言事。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都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诗人藉以渲染出塞外军营的特有的情调,一开始就把读者引人了塞外古战场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6] “葡萄美酒夜光杯”,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写将军战罢归营,设酒庆功。“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夜光杯是什么意思

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诗人王翰这首千古绝唱,使夜光杯久负胜名,流传至今。 驰名中外的夜光杯是用鸳鸯玉精雕细琢而成,它集实用、观赏、馈赠、收藏于一身、杯壁薄如纸、明如镜、晶莹剔透,是收藏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相传西周穆王远游西域,西王母瑶池欢宴,用此杯斟酒,酒入杯内、满而不溢,盈盈发光,酒香袭人,穆王频频举杯,爱不释手,西王母便以此杯馈赠,夜光杯由此而得名。[1]

甘肃省肃州区在历史上曾称为酒泉郡,自西汉置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古河西四郡之一,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酒泉夜光杯是一种琢玉而成的名贵饮酒器皿。夜光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酒泉夜光杯的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夜光杯与嘉峪关无任何关系,而今,采用祁连山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精制的夜光杯,色彩绚丽,造型优美,玲珑剔透,早已远销海外。几千年来,酒泉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谱写了威武雄壮的画卷。

凉州词解释 5分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顶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王翰《凉州词》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王翰:字子羽,幷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

凉州词的意思

唐 . 王之涣 (688—74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又名】《出塞》

【翻译】

远望黄河像丝带一般好像飘到了天空当中,

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就算是春风也吹不到玉门关外的。

【注释】

1、凉骇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具体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简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著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

凉州词的意思全解

一、《凉州词》

作者:王翰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凉州词:乐府曲名。

2、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3、沙场:战场。

诗意: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

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

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

如我醉倒在战场上,

请君莫笑话我,

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二、《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诗意: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

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

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烧杯是什么意思

烧杯是指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由玻璃、塑料、或者耐热玻璃制成。烧杯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烧杯广泛用作化学试剂的加热、溶解、混合、煮沸、熔融、蒸发浓缩、稀释及沉淀澄清等。

使用

注意事项

烧杯用做常温或加热情况下配制溶液、溶解物质和较大量物质的反应容器。

使用烧杯应注意:

1、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陶土网(石棉网的替代品),以均匀供热。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因为烧杯底面大,用火焰直接加热,只可烧到局部,使玻璃受热不匀而引起炸裂。加热时,烧杯外壁须擦干。

2、用于溶解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3为宜,并用玻璃棒不断轻轻搅拌。溶解或稀释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3、盛液体加热时,不要超过烧杯容积的2/3,一般以烧杯容积的1/3为宜。

4、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液体溅出。

5、不可用烧杯长期盛放化学药品,以免落入尘土和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

6、不能用烧杯量取液体。

以杯和杯的演变与传承:从实用到艺术的跨越的内容到此为止,期待下次与您分享更多内容!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s(c)2009益嘉拍卖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鄂尔多斯东胜区鑫通大厦B座1004室 联系电话:0477-3877169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蒙ICP备09000732号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199号